欢迎访问科普华君!

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(应当如何支付劳动报酬)

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一、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

《劳动法》第18条规定,下列劳动合同无效:(一)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;(二)采取欺诈、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。

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规定,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:(一)以欺诈、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;(二)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、排除劳动者权利的;(三)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。

二、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机构

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,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。按照《劳动法》第18条规定,劳动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确认。原劳动部在《关于贯彻执行<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>若干问题的意见》中也规定“劳动合同的无效由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,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决定”。

但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的规定,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,才交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。如果双方对于无效合同或者无效的合同条款无争议的,应当由哪个机关进行确认,《劳动合同法》并未作出明确的的规定。

因此,劳动合同是否属于无效情形,不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说了算,应当由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确定是否属于无效。

三、劳动合同无效后,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吗?

(一)用人单位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,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、经济补偿金,赔偿经济损失

对于劳动合同被认定以后,是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。《劳动法》并没有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,但《劳动法》第97条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,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

而《劳动合同法》则明确规定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了的,即使劳动合同被确定无效,用人单位也应当支付劳动报酬。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8条规定,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,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,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。劳动报酬的数额,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。如果双方已经约定了劳动报酬的,除当事人而已串通侵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外,劳动者已经给付劳动的,劳动报酬可按照实际履行确认。

而且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一)》第41条也明确规定: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,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、第四十六条、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。

由于用人单位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,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,用人单位应当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。

(二)劳动者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,需要向用人单位赔偿相应损失

如果劳动合同无效是因劳动者的原因造成的,该如何处理?对此,劳动合同法第86条规定,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,给对方造成损害的,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意味着劳动者造成劳动合同无效,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,应当向用人单位赔偿损失。

因此,因为劳动者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的无效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,劳动者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财产损失,体现了保护劳动合同无效后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原则。

综上,笔者认为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,应参照用人单位同类岗位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报酬。如果是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,还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。此外,对于导致合同无效有过错的一方,还应向对方进行损害赔偿

热门排序

93858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